绿色空间
园林竹子
跳过导航链接首页
  竹类植物

牛角竹
种名:牛角竹
别名:
拉丁名:Bambusa cornigera McClure
大小:秆高8~10m,径6~8cm。
竹秆:节间长20~25cm,新秆深绿色被白粉,节下具棕色毛环,基部数节秆上被一圈灰白色绢毛环。
竹叶:分枝多数,主枝1~3明显,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10~15㎝,宽2~3㎝。
托竹
种名:托竹
别名:篱竹、厘竹、扫把竹
拉丁名:Pseudosasa cantori (Munro)Keng f.
大小:秆高2~5m,径1~3cm。
竹秆:节间长15~20cm,节平,其上、下被黑色蜡质,分枝习性高,枝条贴秆直立或上举。
竹叶:每小枝具叶7~10枚,叶耳半月形,边缘遂毛细弱。
  中药

人参
人参

名称:人参
来源: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。 野生者称“山参”, 栽培者称“园参”。 鲜参干燥者称“生晒参”, 蒸制后干燥者称“红参”。
功效:1 大补元气, 2 补脾益肺, 3 安神益智, 4 生津。
  园林植物

樟
樟(香樟、樟树)
拉丁名:Cinnamomum camphora (Linn.) Presl
大小:常绿大乔木,高可达30米,直径可达3米。
树秆:树冠广卵形;枝、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;树皮黄褐色,有不规则的纵裂。枝条圆柱形,淡褐色,无毛。
树叶:叶互生,卵状椭圆形,长6-12厘米,宽2.5-5.5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,边缘全缘,软骨质,有时呈微波状,上面绿色或黄绿色,有光泽,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,晦暗,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,具离基三出脉,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,中脉两面明显;叶柄纤细,长2-3厘米,腹凹背凸,无毛。
杜英
杜英()
拉丁名: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.
大小:常绿乔木,高5-15米。
树秆:嫩枝及顶芽初时被微毛,不久变秃净,干后黑褐色。
树叶:叶革质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7-12厘米,宽2-3.5厘米,上面深绿色,干后发亮,下面秃净无毛,幼嫩时亦无毛,先端渐尖,尖头钝,基部楔形,常下延。
  栽培技术

竹子栽植技术
竹子栽植技术

  竹子非草非木,生长有其特殊性。散生竹是依靠“竹鞭”上的笋芽发育长成竹笋,再长成新竹;丛生竹无竹鞭,它是依靠竹秆地下部分“秆基”上的大型芽直接萌发成竹笋,再出土成竹。散生竹在1个月内(丛生竹为4个月)即可完成高度和直径生长,并且以后不再增加。散生竹的竹鞭多数分布在离地表10~30厘米的土层中。竹子年年均会发笋长竹。因此,竹子栽植技术也有别于其他花木,根据公司多年实践经验,依据江西吉安地区气候条件,现总结成文。   一、栽植时间   1.散生竹: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月上旬~4月中旬开始发笋,到5月上旬已出笋结束,到6月上旬已抽枝长叶,新竹长成。7~9月大量长鞭,进入12月后,随着气温的降低,生理活动逐渐缓慢,至翌年2月中旬,伴随气温回升,叶芽开始萌发,逐渐恢复生理活动。根据竹子生长节律以及当地气候条件,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时节应该是在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月中旬~3月中旬以及秋冬季10月上旬~12月下旬。春季2月~3月雨水多,气温低,栽植成活率高;秋冬季10月~12月,尽管雨量少,但此时气温已降低,竹子生理活动趋弱,栽竹成活率也较高。   长江中下游地区,可在梅雨季节采用移竹造林,且根盘多带土,方能保证高的成活率。北方地区由于冬季较长,气温较低,宜在秋季9月~11月及春季土壤解冻后3月栽竹。值得注意的是,春季3~5月出笋期不宜栽竹。如果采用容器竹苗或假植竹苗,则一年可四季种竹,成活率高。   2.丛生竹:一般3月~4月竹秆发芽,7月~8月发笋,且丛生竹不耐严寒。所以丛生竹栽植季节最好在春季竹秆芽尚未萌发前的2月中旬~3旬上旬,以及秋冬季10月上旬~12月下旬。   二、栽植地整理   中小径竹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cm,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~100cm。土壤要求肥沃,湿润,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,微酸性或中性,PH值4.5~7.0 为宜,地下水位50cm以下(中小径竹)或1m以下(毛竹)。   整地是竹子栽植前的重要环节,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种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。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,即对栽植地进行全面耕翻,深度30cm,清除土壤中的石块、杂草、树根等杂物。如土壤过于粘重、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,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、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。   整好地后,即可挖栽植穴。栽植穴的密度和规格,根据不同的竹种、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。在园林绿化工程上,竹子常采用密植法,一般小径竹每平方米4株,株行距50×50cm;中径竹每平方米1株,株行距1×1m。栽植穴的规格通常为长宽各30cm、深25cm。   三、母竹的要求   母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。优质母竹栽植容易成活和成林,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。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、粗度、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。①母竹年龄: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。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,一般处于壮龄阶段,鞭芽饱满,鞭根健全,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、新鞭,成林较快。②母竹粗度:中径竹(黄秆乌哺鸡竹、早园竹等)以地径2~3cm为宜,小径竹(紫竹、斑竹等)以地径1~2cm为宜。③生长状况:母竹要求生长健壮、枝叶繁茂、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。④土球大小:根据竹秆粗度,以15~25cm为宜。土球过小,母竹易过度失水,降低成活,且竹鞭短,根系少,成林慢。土球过大,则竹子太重,运输成本高。   中小型观赏竹,通常生长较密,因此,可将1~2秆竹子同时挖起作为一“丛”母竹。母竹挖起后,一般应砍去竹梢,保留3~5盘分枝;或者保留竹梢,修剪侧枝,以减少水分蒸发,提高栽植成活率。   母竹远距离运输时,竹子装上车后,必须用篷布将竹子全面覆盖好,防止竹叶被风吹干。   四、母竹的栽植   母竹运到栽植地后,应立即栽植。竹子宜浅栽不可深栽,母竹根盘表面比栽植穴面低3~5cm即可。首先,将表土回填栽植穴内,一般厚5cm,然后将母竹放入穴内,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,使鞭根舒展,下部与土壤密接,然后先填表土,后填心土,捡去石块、树根等杂物,分层踏实,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相接。填土踏实过程中注意勿伤鞭芽。然后浇足“定根水”,进一步使根土密接。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一层松土,在竹秆基部堆成馒头形。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风大的地方,需用竹竿将每根母竹呈“井”字形水平连接固定,以防风吹竹秆摇晃倒伏。   五、养护管理   竹子喜湿润怕积水。竹子栽植后,首次水必须浇透,以后每天早晚向竹叶喷水一次,保证竹枝叶不被晒干,同时可保持土壤湿润,增加竹林内空气湿度,有效降低竹林温度。竹子栽后,会有一部分叶子正常脱落,半个月后,竹枝叶芽会萌动,以后会重新长出新叶。   观赏竹子病虫害极少,一般不用防治病虫。但如果生长密,管理不善,部分竹种会有以下虫害发生:一是竹蚜虫,寄生于竹叶背面,引起煤污病的发生,影响观赏效果,主要危害哺鸡竹、斑竹、金明竹等;二是竹介壳虫,寄生于竹枝分叉处,致使竹子生长衰弱,并引发煤污病,主要危害紫竹等。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竹林抚育管理,清除老、弱竹子,保持竹林通风透光,并及时砍伐病株;化学防治可用80%敌敌畏乳剂或40%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。
散生竹类生物学特性
散生竹类生物学特性

  在观赏竹类中,单轴散生型竹类品种占有较大比重,如著名的紫竹、斑竹、金镶玉竹、罗汉竹(人面竹)、黄纹竹、黄秆乌哺鸡竹、花秆毛竹等都属于此类型。单轴散生型竹子具有真正的地下茎(竹鞭),竹秆在地面呈散生状。   (一) 地下茎(竹鞭)生长   竹类植物地下茎是竹株间相互连接进行物质、能量交换的重要器官,又是竹林延伸扩展维系竹林稳定的器官;单轴型地下茎具节,节上生芽,芽是新竹秆和新地下茎形成的器官。   1.竹鞭的延伸生长 竹鞭地下纵横穿透蔓延是通过鞭梢的生长来实现的。在抽鞭初期,先形成数个节间短缩细小、无根无芽的鞭节段,称为鞭柄,之后鞭的节间长度由短逐渐加长,粗度由小变大,节上根芽点逐渐出现。随着鞭梢不断产生新的鞭节,其下部各节不断老化,逐节停止伸长活动   2.竹鞭的年生长 鞭梢的年生长活动一般为5-6个月,并和发笋长竹交替进行,呈现“慢—快—慢”的节律变化。对于每年换一次叶的单轴散生型竹种(在散生竹种中只有毛竹是2年换一次叶)来说,待5-6月新竹抽枝展叶后竹鞭生长开始,8-9月生长最快,当10月竹鞭进入孕笋期后,生长减慢且逐渐停止。竹鞭在相邻年份的年生长量一般情况下相差不大。对2年换一次叶的毛竹、花秆毛竹而言,在鞭—竹系统大量出笋长竹的年份(即非换叶年、大年),待新竹抽枝展叶后竹鞭生长开始,8-9月最旺,11月底停止。翌年(即换叶年、小年)竹林不发笋长竹或很少发笋长竹,竹鞭生长开始较早,3月土温回升之后即行生长,6-8月生长量最大,9月当竹鞭进入孕笋期后,生长减慢且较早停止。大小年毛竹林竹鞭年生长量一年多一年少,大年出笋多,竹鞭生长量小,小年则反之;而花年毛竹林每年出笋数量相当,竹鞭年生长量相邻年间也相若。   3.竹鞭的分布 竹鞭生长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在土壤空间中的横向蔓延,其横向活动范围集中在水、肥、气、热较适宜的土壤上层。竹鞭在土壤中的横向延伸,既非保持在一个水平面,也非固定于单一方向,而是随地形和土壤状况的变化,波浪式地延伸。中、小型散生竹的竹鞭多数分布在离地表10-30厘米的土层中,40厘米以下分布很少;毛竹竹鞭在10-30厘米的土层中分布居多,占70%左右,50厘米以下土层中竹鞭分布很少。   4.竹鞭根系的生长 当鞭梢向前推进,后面节间分生组织活动停止时,节间根原始体向外辐射状伸长,形成根芽,继而伸长为鞭根,之后在鞭根上分生出支根,形成鞭根系。三、四级支根为生理活跃根系,可以更新;鞭根折断或腐烂后则不复更新。   5.竹鞭的更新生长 竹鞭更新生长有其独特的方式,即靠竹鞭分枝(叉鞭)来实现。鞭梢生长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,抑制侧芽的萌发。但当鞭梢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而夭折后,该鞭梢母鞭上的壮芽萌发抽出新鞭或冬季鞭梢萎缩而断掉后,翌年春季该断点附近的壮芽或该鞭梢母鞭上的壮芽萌发成新鞭,这种新鞭谓之叉鞭。   6.竹鞭的抽鞭发笋能力 竹鞭的抽鞭发笋能力与竹鞭的年龄及其生长状况关系极为密切,其中受竹鞭年龄的影响最大。对于每年换一次叶的散生竹种,1周龄竹鞭萌发新鞭能力最强,2周龄竹鞭发笋长竹能力最强,4周龄的竹鞭基本上失去了抽鞭发笋的能力。在无性繁殖起源的毛竹林中,1年生的幼龄鞭,组织幼嫩,侧芽生长发育尚欠成熟,一般不抽鞭发笋。3-6年的壮龄鞭,组织充实,侧芽成熟,壮芽数量多,因而抽鞭发笋多质量好。竹林80%以上的竹笋和新鞭是由壮龄鞭抽出的。>      (二)竹秆生长   竹秆生长指从笋芽分化开始到新竹长成,进入竹秆材质生长,直至竹秆老化衰亡的过程。一般分为3个阶段,即竹笋的地下生长、秆形生长(竹笋—幼竹的生长)和竹秆材质生长(成竹生长)。   1.竹笋的地下生长 笋芽分化、竹笋形成、竹笋膨大生长是在土壤中进行的,故曰竹笋的地下生长。竹笋出土前的地下生长,主要是笋体基部横向膨大生长。这是竹笋生长的重要阶段,它的生长状态决定性地影响着新竹的粗度。因为竹笋出土生长后,笋体基部即未来的秆基的粗度已趋定型。    散生竹种竹笋地下生长起止的时间及其长短因竹种不同而异。每年换一次叶的散生竹种如刚竹属的早园竹、金镶玉竹、紫竹、罗汉竹等,其竹笋是在春季至初夏季节(3-5月)出土生长的,其竹笋地下生长则通常是在早春季节进行,竹笋的地下生长不存在越冬期,只有早竹、早园竹在冬季已形成竹笋的雏形,而且从笋芽分化到竹笋破土生长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3-4个月,而不像毛竹需要7-8个月。   毛竹竹笋的地下生长不同于其他散生竹种,可分为分化期、越冬期和萌动生长期。夏末秋初,竹鞭上的部分侧芽开始萌发分化为笋芽,到初冬,笋体肥大,由于冬季低温,竹笋进入越冬期,处于休眠状态,称之为冬笋。翌年春季,旬平均温度上升到10℃以上时,冬笋打破休眠,开始萌动,继续生长出土,称为春笋。   2.秆形生长(竹笋—幼竹的生长) 从竹笋出土生长到新竹抽枝展叶,是竹子秆形生长阶段。竹笋在出土前,全竹的节数已定,出土后不再增加新节。出土后主要是居间分生组织的分裂活动使节间不断伸长,从而长成幼竹。   竹笋出土至幼竹高生长停止所需的时间因竹种而异。中小型散生竹一般需25-30天;毛竹早期出土的竹笋完成高生长大约为60天左右,未期出土的毛竹笋只需40-50天。   按照竹笋—幼竹高生长的速度,可划分为初期、上升期、盛期和未期4阶段,并表现“慢—快—慢”的生长规律。①初期:生长非常缓慢,每日仅长1-2cm,笋尖露出地面,笋体仍然处于土中,继续横向膨大生长。②上升期:竹笋地下部分各节膨大生长和纵向生长已停止。竹笋节间生长活动移至地上部分,生长速度逐渐加快,每日可长10-20cm。秆基各节大量生根,并开始萌发支根。③盛期:是竹笋高生长最旺盛的阶段。竹笋高生长迅速而稳定,呈直线上升。在生长高峰,毛竹笋一昼夜最大可伸长100cm左右。嗣后高生长速度变慢,基部笋箨开始脱落,开始抽枝,逐渐向幼竹过渡。竹根继续伸长并大量萌发支根。④未期:高生长速度显著下降,最终停止。同时,竹根系形成,枝条伸展迅速,待全竹枝条长齐,竹叶随之展放,形成新竹。   3.竹秆材质生长(成竹生长) 幼竹形成后,秆形生长结束,竹秆的高度、粗度和体积不再有明显的变化。由于竹子无次生形成层组织,在以后的生命活动过程中,它的高度和粗度不再增长。幼竹形成后即进入材质生长时期,竹子重量生长仍在进行。幼竹组织幼嫩,含水量高,干物质少,仅相当于成熟竹秆的40%左右。   竹秆材质生长可分为增进期、稳定期和下降期3个阶段。①增进期:幼竹着生在壮龄鞭上,富有生活力。竹子生理代谢旺盛,抽鞭发笋能力强。与此同时,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也相应地不断增强。②稳定期:竹株进入营养物质含量和生理活动旺盛的稳定状态,竹秆的材质生长进入成熟时期,容重和力学强度都稳定在最高水平。随即出现下降趋势,所连竹鞭逐渐老化,开始或已经失去抽鞭发笋能力。③下降期:老龄竹生活力逐渐衰退,根系吸收面积和生活力下降,竹秆的重量、力学强度和营养物质含量也相应降低。   上述三个时期,竹种不同,其龄级范围也不同。增进期毛竹秆龄为2-5龄,其他竹种为1-2龄。稳定期毛竹为6-8龄,其他竹种为3-4龄。下降期毛竹为9龄以上,其他竹种为5龄以上。   4.枝叶生长 竹笋—幼竹高生长进入未期后,叶芽开始分化,此后随着竹枝的抽发生长,竹叶也随之吐发展放。开始是细长的针叶状,后逐渐长大成各种披针状。竹子为常绿植物,一般而言竹子每年换一次叶,老叶脱落,新叶抽发,而毛竹,新竹第2年换叶后就开始进入每2年换一次叶的阶段。换叶的时间因竹种而异,一般在春季3-5月。

药品查验权威网站 -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
药品查验权威网站 -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

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官方网站: www.sda.gov.cn
玛卡是一种植物,根茎营养丰富,但壮阳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
玛卡是一种植物,根茎营养丰富,但壮阳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

  种名:玛卡   别名:玛咖   学名:Lepidium meyenii Walp.   科属:十字花科独行菜属   西班牙语:Maca ===============玛卡植物介绍=======================   玛卡是一种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一年生草本植物。   叶形二回羽状分裂,根茎形似小圆萝卜,可食用,是一种纯天然食品,营养成份丰富,有“南美人参”之誉。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,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。   玛卡原产高海拔山区,适宜在高海拔、低纬度、高昼夜温差、微酸性砂壤、阳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长;分布于南美安第斯山脉,人工种植于秘鲁中部和南部,中国的云南和新疆等地区,有较大面积的适种土地。   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安第斯山区。在中国,适合玛卡生长的地方组要是:丽江、香格里拉、九寨沟。主要因为这几个地方具有地形复杂与立体气候明显的自然条件,形成了中国青藏高寒植被区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交汇地带。 ================玛卡营养价值=======================   意大利科学家Dini A在1994年首次系统地得出了玛卡干根中的化学组成成份:蛋白质含量为10%以上(胡宁湖畔的玛卡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超过14%),59%的碳水化合物;8.5%的纤维,内含丰富的锌、钙、铁、钛、铷、钾、钠、铜、锰、镁、锶、磷、碘等矿物质,并含有维生素C、B1、B2、B6、A、E、B12、B5 ,脂肪含量不高但其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,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达53%以上,天然活性成份包括生物碱、芥子油苷及其分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、甾醇、多酚类物质等。1999年,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玛卡中含有两类新的植物活性成份,玛卡酰胺(macamides)和玛卡稀(macaenes),并确定这两种物质对平衡人体荷尔蒙分泌有显著作用,所以玛卡又被称为天然荷尔蒙发动机。   玛卡经阳光晒后可以食用,也可以制成凉拌菜,熟食更佳,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,秘鲁国宝已属备受人们青睐的蔬菜,它能提供大量热能,品尝过玛卡的人说,食用它有满足感,令人感到十分舒服,其味道甘美。   玛卡的鲜根可以和肉或其他蔬菜一起炒熟食用,也可以晒乾后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,当地土著人常把鲜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为一种饮料饮用。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,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,食用过的人会有体力充沛、精神旺盛不会疲劳的感觉。   针对玛卡的营养及食用价值一直争论不休。商家宣称玛卡可以增强男女性功能,治疗不孕不育,还有补血等一大堆神奇的保健效果。然而针对玛卡的多项科学研究尚未得出“壮阳”的确切结论,其他“保健功能”更是子虚乌有。为此,美国药监部门认定一些玛卡商家有“非法宣传”的行为。在秘鲁玛卡只是人民日常用来喂牲口和做菜的普通食品而已,并非宣传的那么神奇。   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 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53753.htm
  股票

K线
K线

(日)K线是根据股价(一天)的走势中形成的四个价位即:开盘价,收盘价,最高价,最低价 绘制而成的。 1、阳线: 收盘价高于开盘价,绘图时开盘价在下,收盘价在上,上影线的最高点为最高价,下影线的最低点为最低价, 一般用红色空心绘制。 2、阴线: 收盘价低于开盘价,绘图时开盘价在上,收盘价在下,上影线的最高点为最高价,下影线的最低点为最低价, 一般用绿色实心绘制。 提示:开盘价,收盘价,最高价,最低价 四个价位中,收盘价最重要,绘制成本均线或MACD时,均以收盘价计算。
成本均线CYC和移动均线MA
成本均线CYC和移动均线MA

1、移动均线MA: 求收盘价的N日移动平均值 MA(n) = (C1+C2+C3+...+Cn) / N (其中C为收盘价,N为日数) 移动均线MA计算公式中只有 股价,而没有 成交量。 造成无量上涨或下跌时,结果数值变动很大,从而移动均线上下跳动, 与实际建仓成本不符,移动均线失真,容易被庄家操控股价从而操控移动均线。 2、成本均线CYC: 求收盘价的N日成本CYC(n) = (C1*V1+C2*V2+C3*V3+...+Cn*Vn) / (V1+V2+V3+...+Vn) (其中C为收盘价,V为成交量,N为日数) 成本均线CYC计算公式中既有 股价,又有 成交量。 当无量上涨或下跌时,结果数值变动很小,从而成本均线稳定, 与实际建仓成本相符,成本均线真实,不会被庄家操控股价从而操控成本均线。 因此,成本均线CYC比用移动均线MA作为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要准确,表现要好, 成本均线CYC的多头或空头排列相当稳定,在行情没有反转之前,出现的假交叉要比移动均线少得多。 从上而下,成本均线按照日数从小到大排列,称为多头排列,代表上涨趋势。 从上而下,成本均线按照日数从大到小排列,称为空头排列,代表下跌趋势。
  计算机

SQLServer 修改表结构,保存时,弹出错误窗口:不允许保存更改
SQLServer 修改表结构,保存时,弹出错误窗口:不允许保存更改

修改表结构,保存时,弹出错误窗口: [不允许保存更改。您所做的更改要求删除并重新创建以下表。您对无法重新创建的表进行了更改或者启用了 “阻止保存要求重新创建表的更改”选项。] 解决立法: “工具”菜单——“选项”,单击“设计器”Designers,取消选择“阻止保存要求重新创建表的更改”。
后台管理